交通是一座城市的“血管”,是城市基础工程、民生工程、发展工程;对生产要素流动、区域建设发展、市民民生福祉,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;交通亦是一个城市的窗口,直接影响到人们对于一座城市的直观感受,与城市形象息息相关。随着社会城镇化的转型及社会经济的发展,城市人口和机动车保有量迅猛增长,交通需求与道路交通基础设施之间的矛盾日益突现。
      两江智慧城投公司基于当前交通信息化面临的数据烟囱、数据孤岛化严重,系统数据质量较低,业务集成应用水平不高等问题,结合现有技术手段及实践经验,努力探索智慧交通建设新思路。
一、建设思路

基于“全感知、大数据、深应用、高共享”,以AI、BigData、Cloud、Datacenter为基础,实现交通运行状态“看得见”、车辆通行轨迹“摸得透”、重点违法行为“抓得住”、安全隐患事件“消得了”、路面协作联动“响应快”、交通信息应用“服务优”。

二、建设目标
通过智能交通建设,实现“4个全面提升”,“5个核心能力增强”,最大限度挖掘和提升现有道路资源的通行潜力和效率。
“4个全面提升”
一是全面引入人工智能、深度学习、泛在计算等最新技术手段,实现交通流量检测、数据融合、信息碰撞的智能化,形成实时情报精准推送技术手段的全面提升。
二是将智能交通建设覆盖核心区域,应用交通监控、交通行为监测、数据信息检测等手段,对城市快速路、主次干路和重点区域的系统覆盖率形成全面提升。
三是统一系统接口、统一数据标准、统一运行规范,上层应用隔离,底层数据贯通,全面消除数据“孤岛”和系统“烟囱”,形成数据融合的全面提升。
四是按照覆盖主城区的系统建设规模,进一步提升数据计算基础设施设备,实现视频结构化、数据标准化、信息共享化的实时化后台支撑的全面提升。
“5个核心能力增强”
一是全域感知能力:依托覆盖监控卡口、视频检测以及互联网信息融合平台的交通综合感知网络,加强对城市交通的实时、全域、精确感知。
二是深度分析能力:依托大数据深度离线分析和实时在线分析,支持对城市交通运行、拥堵成因、形成机理、扩散影响、规律特点、发展趋势的全维精准分析。
三是辅助决策能力:依托仿真推演、建模分析,强化数据驱动,建立涵盖交通组织、规划、建设、管理等不同场景和类型的智慧辅助决策方案库及预案库,实现智慧决策菜单化调用。
四是应急指挥能力:通过“一张图”展示、“一张网”感知、“一盘棋”调度,有效提升预测、预知、预警和处置一体化水平。
五是优质服务能力:提供出行诱导、在线办事等“线上+线下”“传媒+新媒”多样化交通服务。
三、建设内容
以大数据、人工智能引擎为基础,按照“1112”模式推进智慧交通建设:
第一个“1”即建立一套AI前端感知系统:将智能感知计算嵌入前端设备,满足物联网的多维采集、特征提取、智能处理等需要,实现感知更精准、采集更丰富,构建立体化、智能化的交通感知网络。
第二个“1”即构建一张虚拟专网:打通公安内网、视频专网、政务网、互联网,实现数据互联互通。
第三个“1”即建设一个数据中心:通过建立超大规模存储、计算和分析平台,深度融合人工智能等最新技术,实现对城市交通数据资源的全样本、全时空、全过程的智慧管理,为上层应用提供强大的算力支撑。
“2”即两种类型的应用:
N类型应用:坚持急用先行,即技术较为成熟、解决用户现有难题、展示建设成效的应用,要优先保障落地;

X类型应用:根据用户下一步计划及技术发展趋势,定制开发具备一定前瞻性的应用。

      城市交通治理是一个复杂性“巨工程”,智慧交通为市民提供全面的出行信息,为交通行业管理提供辅助决策支持,使人、车、路密切配合达到和谐统一,充分发挥交通管理效能,提高城市宜居性。两江智慧城投公司凭借自身优势,以“顶层设计、整体规划”为原则,以“突出重点、分批建设”为核心,以“技术先进、遵循国际”为依据,以“预留接口、支持扩展”为导向,以“运行稳定、安全可靠”为目标,致力打造智慧城市交通的新模式、新体制、新常态。




技术研发部
廖斯维
2018年11月26日